在内地购买重疾险具有较高的便捷性。内地保险市场的电子化程度高,很多重疾险产品都可以在网上完成购买流程。消费者只需通过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、手机APP或者第三方保险平台,按照指引填写相关信息、完成健康告知、支付保费,即可轻松完成投保,无需亲自前往保险公司营业网点。这种便捷的投保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尤其适合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。例如,一些互联网重疾险产品,消费者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投保,当天即可生效。
而购买香港重疾险则相对复杂。投保人需要亲自前往香港,这对于内地居民来说,需要办理港澳通行证、安排行程、预订酒店等,增加了时间和经济成本。此外,在香港投保时,还需要遵循当地的保险法规和流程,可能需要进行较为严格的健康检查和核保程序。而且香港保险实行无限告知原则,这意味着投保人需要如实告知自己的所有健康状况和相关信息,否则可能会影响理赔。
内地重疾险主要关注常见重大疾病,如癌症、心脑血管疾病等。其保障范围相对较窄,保障的病种数量一般在30 - 40种左右。例如,一些内地重疾险产品对于一些罕见疾病或海外疾病可能不予保障。不过,随着内地保险市场的发展,也有部分产品开始逐渐扩大保障范围。
香港重疾险的保障范围则更为广泛。它通常可以保障70 - 100种重疾,还涵盖了很多早期重疾。此外,香港重疾险还包含一些内地所不涵盖的罕见疾病或海外疾病,对于高发疾病的早期阶段也能提供保障。比如,在先天性疾病保障方面,很多内地绝大多数重疾险是不保的,而香港很多保司的重疾险可以在妈妈怀孕的时候为宝宝投保,最早为孕期满18周,普遍为孕期满22周,若宝宝出生时不幸被诊断出患有重大疾病,保险可赔付相应的保额。
在内地,重疾险的赔付条件相对较为严格。以癌症赔付为例,内地的产品通常要间隔三年才能二次赔付,三年内复发是不能赔的。而且内地重疾险大多采用分组赔付的方式,即把不同的重疾划分到不同的组别中,同一组别的重疾只赔付一次。
香港重疾险在赔付条件上更为宽松和灵活。在癌症赔付方面,香港大部分的重疾产品针对儿童癌症有多倍赔付,且保费跟普通的重疾产品一样。香港重疾险对癌症间隔期的要求相对宽松,通常只有1年,癌症的持续、扩散、复发和新发都可以再次得到赔偿。例如,有的香港重疾险产品只需间隔一年,甚至持续治疗、1年内复发都能再次赔60%保额,能连续赔两年。此外,香港重疾险多采用不分组赔付的方式,理赔概率远超内地分组赔付产品。
内地多数重疾险的保额是固定的。即便投保时保额充足,随着时间的推移,受医疗通胀等因素的影响,十几、二十年后,实际购买力会大幅缩水,难以满足保障终身健康医疗费用的需求。例如,为0岁宝宝投保10万保额的内地重疾险,宝宝不管是到60岁还是80岁,保额依然是10万。而且内地重疾险的分红率较低。
香港重疾险具有保额递增和分红高的特点。香港多数重疾险的保额采用复利分红方式,分红收益会融入保额与现金价值,逐年抵御通胀。以给一个0岁的小朋友投保10万美金保额的香港重疾险为例,到小朋友60岁时,重疾险的保额可以累计滚利至41万美金以上;到小朋友80岁时,重疾险的保额就已经累计滚利至124万美金以上。此外,各大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公布分红实现率,可以在官网查询。
从保费价格来看,拿一线公司的同类产品来对比,美金计价换算后,香港的保费往往比内地同类产品每年还省下3000多块。不过,内地也有更极致性价比的选择,比如互联网保险,其保障内容丰富、价格便宜、投保也方便,适合预算有限,更看重前期杠杆的家庭。
内地重疾险的理赔范围大多限定国内指定等级医院。在理赔流程上,由于内地保险市场的电子化程度较高,很多理赔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完成,理赔速度相对较快。而且内地保险公司对于理赔纠纷的处理也有较为完善的机制。
香港重疾险的理赔范围覆盖全球指定医院,突破了地域限制,对于有出国或移民计划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。但是,香港重疾险的理赔可能会受到外汇管制等因素的影响,理赔流程相对复杂一些。此外,由于香港和内地的法律体系和保险法规不同,在理赔纠纷的处理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。
综上所述,香港重疾险和内地重疾险各有优劣。内地重疾险在投保便捷性、保费性价比以及理赔流程的电子化等方面具有优势;而香港重疾险在保障范围、赔付条件、保额递增和分红以及全球理赔等方面表现更为出色。消费者在选择重疾险时,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如预算、保障需求、是否有海外就医计划等,综合考虑后做出合适的选择。